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教育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工作4-12-43:2015年度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年度质量报告
发布日期:2014-01-14 12:00:00 作者: 




 

以学习需求为导向 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学校作为地区性独立设置成人高校,长期以来承担成人专科学历教育,为各类在职人员提供教育服务。当前,在校成人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工作职位的变动性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参与学习时间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学习需求的满足。为此,应该充分认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积极应对学习需求的阶段性变化,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改革,以有效的教学服务满足成人学习的实际需求。针对现代成人学习特点,结合学习需求变化,学校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正进行课程教学有效性改革探索。按照区办高校校长联席会要求,结合本校学历教育质量管理现状和近期教育教学相关工作,进行2015年成人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探索课程与专业改革

1、以增强实践内涵为导向,改革现有课程教学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和内涵,培养对社会问题、具体事例的分析能力和实用性写作能力,以实践教学增强学习动力。主要措施是不影响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非核心选修课程,增加社会调查(实践)课程学分,第一学年以学习体会为主题和第二学年以主题性专业相关调查为内容,每学年暑期安排4学分,第五学期进行7学分毕业作业实践性活动,使专题性社会实践教学达到15个学分,占总学分比达到17.24%。同时,配套建设了专用“社会调查”网上指导平台,教师利用暑期空挡进行实践性教学指导,社会调查(实践)的主题基本体现不同专业特点。此举构成实践性教学由简单入繁,有感性到理性的梯次进阶,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得到必要的锻炼。此项改革于2014学年度暑期开始实施,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个学习指导网络平台并存,网络与面授相结合,方便师生教与学互动。社会实践学习活动也有效分散了学期中的授课密度,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2、“知识点”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有效适应成人业余学习特点为目标,引导教育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改革,学校实施“知识点”教学研究与试点。在“知识点”教学中系统性地归纳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群,集中体现该课程的结构性知识重点,通过学习形成主要课程知识的清晰记忆,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达到基本了解课程内涵,系统性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结合成人学历教育对象特点,探索试行“知识点”教学,选择现有专科部分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策划课改内容,与课题研究中优质课程MOOC资源建设相结合,以恰当的学习时长,恰当的教学方式,系统性的、精炼的“知识点”内容,“知识点”组合化教学视频,探索实现学生高效率学习的途径。

3、现代成人教育方式的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学校网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包括:网上教学系统、毕业作业指导系统、社会调查指导系统、课程考核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部课程的简介、计划、大纲、资源上网,教学平台已建有课程216门,建有相关网上教学资源517件,覆盖全部开设课程的93.10%;主动实施具有成人学习特点的差异性教学,开展部分课程的课改,将课堂教学与网上辅助教学结合;学生毕业作业和社会调查工作网上指导的规范化实施;针对驻区部队共建教育活动,按照武警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送教上门,将面授课程和教学课件送入部队学历教育班。

探索成人教育O2O教学方式的实践与开发,以网上教学资源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增强学习时间支配的灵活性。尝试结合“知识点”教学方式改革,探索在课程知识结构系统化条件下的“碎片化”教学,探索提升教学临场效果的O2O教学方式。教学上以网下面授辅导和网上教学视频课件相结合,以“知识点”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和编制课程自修读本,形成多载体教学模式,实现在分散的、不规律学习时间的环境条件下找到成人教育的教与学的契合点。

4、尝试开设成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发展引领,围绕中心城区社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成人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探索成人纯学历教育转型发展,尝试成人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学历教育。本学期学校以黄浦区域传承传统城市服装文化为目的,论证《服装设计(旗袍传统制作手工技艺)》成人高职教育专业,并报市教委高教处待批准。目前学校已经着手此专业开设的筹备工作,进行专门化技能教育实训场地筹建论证策划,预期下半年完成项目建设。专业建设相关工作和招生工作已经展开,师资组织、教材选配、招生启动等正在相关教学系部和教务招生部门具体实施。

二、加强教学制度建设,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以制度管理为保障,不断完善制度体系。黄浦、卢湾两校合并后重新修订了新的黄浦区业余大学教职工行为规范和教育教学工作规范,主要有:《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大同学院)教职工师德及职业道德规范》(2015.1)、《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大同学院)关于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的规定(试行)》(2015.1),主要目的是确保学校教学秩序,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自觉维护教学质量;配合教学改革制定或修订了实践教学相关规范性制度,主要有:《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成人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工作基本要求(试行)》(2014.3)、《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社会调查(实践)课程教学工作实施要求(试行)》(2014.6)、《黄浦区业余大学成人专科通识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14.6),做到教学管理制度的适时完善;此外,正着手对《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课程的教学工作(试行)》(2008.4)进行适应性修订。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使得教学常规工作或推进教学改革发展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制度化建设为教学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促进课程教学规范性

长期以来,学校教研活动呈现形式多层次性和内容综合性。在校际层面,结合区办高校联合教研活动的规范性指导;在校内层面,教务处常规实施“教分研合”、“教分考合”措施,通过一学期两次的教师教研活动促进教学交流,落实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要求的统一,做到教学规范的一致性。此外,以系部为单位开展特色教研活动,教学系部围绕不同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进行专题性教研交流活动。近两年来,开展以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微课教学”、“毕业作业”、“实践教学”、“教学科研”等问题系部研讨,对推动教师参与教改研究发挥了有效作用。多层次性教研在市级、学校、系部不同教研层面展开,维护了教学内容与考核检查的质量一致性,开展系部特色教研活动赋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研讨新的活力。

每学期举行两次专科教学工作会议,着重于全校性教学问题沟通和工作信息交流。开学初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主要是回顾和反馈前学期问题,布置本学期教学工作;第二次会议将着重于主题性教育教学问题研讨,学期中将进行一次主题为“课改问题与对策------通识课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对通识课教学进行阶段性交流探讨,展示教学现状,研讨存在问题与对策。

四、加强教师沙龙建设,增强教师队伍能力

2009年以推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学校建立中青年教师沙龙。现已成为帮助学校中青年教师展示教学实践成果、探讨课程教学改革、交流专业教学科研的重要载体。年轻教师在参与沙龙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自沙龙建立以来,每学期开展1次全校性讲座、交流、示范、评比等不同形式活动,以“教师科研”、“教学改革”、“微课建设”、“反转课堂”等为专题,聘请校外专家教授和校内专家(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进行评讲和指导。中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有效推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改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增强教师参与教改的能力。推行实践性教学改革,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学校按需对进行必要的前期培训,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指导教师须经培训获得带教资格,指导教师需学习指导规范、明确教学目的和工作责任、提升指导水平,培训教师掌握网上指导系统操作规范;按需开展教学设备使用培训,教师学会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学会使用教学用平板电脑,提升教师对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和课堂应用能力。

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旨在通过教学交流,展现学校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展示教师风采。同时,教学评比也是阶段性中青年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水平的检验。2011-2012第三届教学评比活动30多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评比活动,主要对参评教师的讲课方案、教学课件、课程录像、教学研究、学生评价等要素进行较全面的综合评价,评选优秀教师,树立教学榜样。2013-2014第四届教学评比活动主要以中青年教师微课制作为主题,围绕教师的微课作品开展评比,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学习课件制作技术,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积极适应新的学习需求所形成的教学成果,以交流评比的方式给予肯定和鼓励,有17件青年教师的微课作品参与评比。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区办高校微课评比大赛和参与黄浦区“黄浦之光”青年教师微课程大赛,在评比中,有5件微课作品分获区办高校微课评比一、二、三等奖,学校荣获“黄浦之光”大赛优秀组织奖。

五、课题引领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创新

1、发挥课题引领作用,促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

以《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优质课程建设与共享》(中国成教协会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001Z1)课题引领校内课题研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成人教育课程传授与学习方法。结合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服务客观要求,按照成人教育学生边工作、边学习,有效学习时间短少、分散的学习特点,在坚持课程教学系统性前提下,实行以精炼学习内容为措施,实施“知识点”教学,以“碎片”方式呈现教学内涵,以适用于成人学生充分利用工余时间,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地化成人学生解工学矛盾,减轻学习压力的目的。并以“优质资源课程建设与共享”为导向,开展校本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涵盖大部分通识性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

2、以课程改革为导向,建设校本MOOC资源。

1)优选部分通识课程进行MOOC转化尝试。着手进行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以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文化情操、扩展社会知识,充实专业教育内涵,体现学习多样性和知识综合性。主要以艺术文化、科技知识、就业技巧、生活技能、法律法规等为主要方向,提增学生学习兴趣,以选修学分为保证,让学生自主选择。目前为止已经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10门,如“爱看电影”、“旅游中的趣味与禁忌”、“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合同的纠纷与处理”、“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绘画”、“信息技术与生活——走近云计算”等,以现场讲座呈现教学,以网上在线或网下课堂讨论以及学习心得撰写构成参与课程学习的全部内涵。同时,按照“中成协优质资源共享”课题要求,对比较成熟的通识课进行MOOC转化。

目前,正进行教学MOOC视频教学片策划与制作,本学期着重完成5-6门通识课MOOC转化,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和问题研讨,并改进和优化此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在下学期完成其余通识课程的MOOC视频教学片制作。

2)优选部分专业课程进行MOOC资源建设。进行本学期起,已着手进行《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两个专业的部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点”教学网上教学资源与网下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改革,按两专业课程开设学期先后次序,结合“知识点”教学改革进行MOOC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积累。本学期已经确定的课程5门,分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市场营销学等,并纳入本学期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策划MOOC视频教学片制作。计划在2-3个学期完成两个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MOOC转化。此外,鼓励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如:会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绘画等,自主选择部分重要课程进行“知识点”教学改革。教改课程的MOOC转化,将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和补充教学资源,也将作为学校优质课程进行网上展示和共享。

3)课改配套技术支持设施建设。MOOC建设配套使用的录播系统专用教室已经在本学期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前正深化网上教学系统的适用性改进,以适应“优质课程建设与共享”课题的开展需要。

六、营造教学科研环境,促进专业研究能力提升

以课题拓展营造教学科研环境,结合所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研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研究素养,提高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服务能力。鼓励教师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和学校及教师的课题性研究报告(或论文)。近年来,教师在参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进行自身专业方向的研究,2014年中青年教师撰写并发表专业论文40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教师撰写的参与教改实证论文13篇,“求索”12期发表论文8篇。2015年上半年投稿“求索”十三期论文10篇。

七、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满足新型学习需求

在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学校学历教育主动融入终身教育新发展,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实际需求,2012年起举办《绘画》(休闲教育方向)专业,为酷爱绘画的中老年人提供教学服务,首次举办以中老年学习者为对象的教学班,学生平均年龄62岁,最大年龄81岁。学校根据老年教育“快乐”学习特点,精心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学检查等方面深入探索具有休闲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快乐”学习与轻松的校园生活,实现休闲教育的“寓教于乐”。两年半的学习让中老年学习者首届学生收获颇丰,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好作品,从素描、水彩、油画、版画、广告招贴到包装设计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被收入全国、市、区绘画展览会,有的刊载于作品专辑。有的学生成为了市美协会员,也有学生成为了社区绘画课程辅导志愿者教师。老年学生实现了退休生活的华丽转身,在快乐学习中得到了休闲和满足。这一专业的举办,是一次成人高校专业设置改革、专科教学与终身教育融合,是成人教育主动服务老龄化社会的有益尝试,也是学校有效开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

学校正在研究作为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有效适应环境变化的发展战略,如何抓住教育功能拓展和转型的历史性机遇,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学校认识到积极适应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有效融合的必要性,承担成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服务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地区性成人高校的主要社会责任,也是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