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春游随想》
发布日期:2025-04-24 10:40:24 作者:夏明建 







清晨的阳光,让白云在蓝天下更加的醒目。飘落在身上的雨滴,让人走进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诗境。

有雨又晴的两种景象,似乎也来呼应今天的春游。城市的这一头是车水马龙的市区,我们前往的另一头是江南水乡的小镇——泗泾古镇;我们离开的这一边是教书育人的海派建筑,走进的另一边是五进四院的传统院落——马相伯故居;时空的这一段是和平年代的终身教育,在历史长河里激荡的那一段是马老的乱世教育救国。

在参观中,我们对马老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那句“欲化民成俗,必广兴学校;欲广兴学校,必普及教育”。时间在百年后的今天,教育的功能和内涵在不断延展,已然惠及到了更广泛的人群,教育强国也成为了国家的战略目标。

百年的时间跨越,此一时,彼一时,我们感触良多,感慨系之,不禁想到了四个词。一个是“栈山航海”。一代一代的教育者、教育家们,感应国家和社会需求,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艰难困阻中不断地探索追求,负重前行,诚如“栈山航海”;第二词是“枝源派本”,今天的春游,来到马老的故居,他的教育家精神感召日月,走近他,似乎来到了活水的源头,更让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有一种“枝源派本”的亲近;第三个词是“博文约礼”,马老的故居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故居是一次“礼”的教育,这个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推及我们的终身教育工作,对学员不仅要在知识上“博之以文”,也要在思想上“约之以礼”,那就是“博文约礼”;还有一词,是马老也说到的“化民成俗”,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不断深耕,不断引导,要让更多的受众,一起养成“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最后,从“栈山航海”“枝源派本”“博文约礼”“化民成俗”这四个词中各挑出一个字,就可以组成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海派文化”。

我们身处的黄浦区,是上海的名片、窗口和心脏,也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在这里,“海派文化”不是一个局限性的地域文化,而是一种富有朝气、开放包容、源远流长的传承文化;“海派文化”也不是一个流于形式的口头文化,而是一种值得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