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黄浦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
发布日期:2021-11-16 16:41:19 作者:强晟 

 

学习既是修身立业的永恒主题,也是成就梦想的重要阶梯。1115日,黄浦区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会议暨黄浦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黄浦区今年已新增3处“市民学习基地”,同时“人文行走”导学小程序正式上线。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贾炜,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浦区学习委主任王玉峰,黄浦区副区长袁园共同启动2021年黄浦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浦区学习委主任王玉峰为活动致辞,黄浦区学习办主任、区教育党工委书记陈亮宣读了表扬名单。

 

 

 


 

线上线下  处处可学

黄浦区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推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很多学员更是“活到老、学到老”。期间获得了众多荣誉,领导们分别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

 

 


截至目前,黄浦区共有企业类、场馆类及公办中小学类市民学习基地73个、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海派文化体验基地体验点13个。黄浦区积极落实老年教育场所倍增计划,指导区属企业益民集团举办了"星光摄影老年大学"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也让我区成为开展跨界社会文化资源整合,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终身教育、满足、引导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的前沿阵地。

 


 

今年,为帮助更多市民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又新印刷所、复兴·颂、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成为我区新增的3处“市民学习基地”,并且通过增设线下打卡点,供前来学习的市民们互动留影。

 

 

 

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所在区,国歌唱响地和上海解放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黄浦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多元的海派文化。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自2016年以来,黄浦区根据党史发展脉络,把相关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坚持每年新增一条红色研习线路,获得市民们的欢迎和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黄浦还推出一本红色人文行走线路合集,并创新设计了建筑立体盲盒,以帮助市民们在党史学习过程中获得沉浸式体验,更好地感悟红色资源承载的精神内涵。

 

 

活动现场,黄浦区人文行走导学小程序正式上线,成为我区在“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方面又一全新实践。这一小程序汇集了黄浦区打磨多年的导学资源,市民们通过手机就可以进行“人文行走”。

 

 

红色历史  人人皆学

活动现场,《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守护人、上海市社科院古籍修复师成雯吉,武警国旗班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徐子健,分享了各自学习党史的“心路”故事,并且用他们的人生历练和职业专注,诠释了“终身学习让生活越来越精彩”。

 

“我的工作让我离历史‘很近’。对我来说,学习和读懂党史,不仅有助于发挥专业所学,让泛黄的经典文献延续‘生命’,还有益于传承他们所承载的红色基因。”去年,上海市社科院图书馆对馆藏图书进行整理时,发现了一本1920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本有着“红色中华第一书”的《共产党宣言》首版,在全国仅发现12本,上海存有5本。

在成雯吉的精心呵护下,这本书第一时间存放入翻盖式无酸卡纸保护盒内,放置在特藏室中得到妥善保存;购入高气密性恒温恒湿展柜后,这本书得以以较好的面貌呈现在市民们的面前。“《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文献及其承载的红色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成雯吉表示,虽然古籍修复有着较为完善的工艺,她还是会努力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尽最大努力让更多古籍和经典文献代代相传。

 

徐子健与《共产党宣言》也有着不解之缘。对于他来说,能穿着军装在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党史知识,既感到无上荣光,也让他切身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第一次上岗讲解前,徐子健曾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让他没想到的是,参观过程中,观众们不仅频频发问,而且问的多是讲稿上没有的内容,没有答案的徐子健感到非常窘迫,只好回道:“待参观结束后,我再回答您。”也正是那一次经历,让徐子健深刻认识到全面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并且激励他主动拓宽、加深对党史的学习。很快,徐子健成为观众们夸赞的“不倒问”。


 

黄浦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也通过“四史”学习,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诗朗诵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林俊德同志,向我们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事迹。

 

 


 

2021年黄浦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经全面开启。市民们通过关注“学在黄浦”微信公众号,即可开启自己的红色行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