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孩子学科学习的负担减轻了,空闲时间多了。一些家长也开始忧心:“双减”后,如何有效安排时间,过高质量的周末?孩子可以到哪里获取一些感兴趣的资源?
为给孩子提供更多维度的活动选择,黄浦终身教育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精心为学生打造了学习大餐,在“家门口”就可以深度“游学”,确保孩子们学有所乐,学有所长,打造幸福“学习圈”。
从“红色人文行走”中 激发爱国热情
一本导学手册、6条行走线路,30个红色教育基地……“双减”之后的周末,这个独特的“红色课堂”,让学生走出家门,跳出书本,行走在红色热土上,在文化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
黄浦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景点作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圣地,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黄浦区人文行走项目将社区内距离较近的红色景点穿成六条线路,其中有四条为市级人文行走线路,打造了“红色初心”、“红色荣耀”、“红色崛起”等主题的红色人文行走线路,让市民朋友在行走中学习,深度了解社区红色景点的人文底蕴。
为了更好地助力“双减”工作任务落实,黄浦区学习办联动未成年人等工作条线,培育和建立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黄浦区人文行走导学志愿者队伍,通过将专场活动和日常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区、街道各层面最广泛地发动各类人群参与其中。同时推出学生版人文行走导学手册和线上人文行走小程序,让学生可以了解各红色景点背后的故事,并结合答题、打卡等进行互动,在行走中触摸红色文化,在探究中体验革命精神,在学习中激发红色基因。
从“海派文化体验”中 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软实力的根本所在。黄浦区是上海海派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黄浦区开发“海派文化”这一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学习形式,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浦区承办的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海派文化体验基地,通过多年努力,逐渐走出了一条服务全区、面向全市、辐射全国的实践探索之路,通过院企合作、院馆合作、院校合作,深入推进社区学院与老字号企业、老城厢文化场馆和社区学校、中小学校之间的深度沟通,开创了社区教育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青少年校外实践提供了新天地。
目前,在黄浦区,上海市民海派文化体验基地的体验点有十余个,开设近30个常规体验项目。在这里,多姿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更好地感知上海的海派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从“线上线下互动”中 提升学习能力
在“学在黄浦”公众号上,一系列线上课程资源,让孩子随时随地收获知识、拓宽视野。自2016年以来,黄浦区已连续5年举办终身教育微课大赛,集合辖区内民办教育机构课程资源,实现了精品微课的持续推送,内容涵盖艺术 、外语、文化、职业技能、心理教育等多个领域,给孩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
除了线上的课程配送,线下,黄浦区各街道社区学校也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广泛开展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实践基地的内涵和效能,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着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如五里桥社区学校利用滨江资源为市民们打造的绿色行走学习-从百草园到本草堂,青少年可以到滨江草药园探究中草药密码,然后到童涵春博物馆解码中草药基因、趣玩中草药、打浦桥街道携手明复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打浦书斋少儿读者活动系列活动等。
在“双减”大背景下,让广大学生课余、校外有更多的地方可去、有更丰富的课程可学,是一件急事要事。接下来,黄浦区终身教育将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送到孩子身边,为“双减”工作构建和谐稳定环境,助力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