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社会的成人高校,黄浦区业余大学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捐助和社会公益活动,把参加各类社会捐助和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培养人、锻炼人和成就人的重要途径,把投身社区和社会建设,作为履行自身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我校秉承“传递一份爱心,许给一份希望”的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师生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活动中,支持社区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举办老年教育并向社会开放。学校党总支、行政热情关怀学员,多次看望身患大病的学员,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并组织学校党员教师,民主党派教师为学员捐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学校的支持和鼓励,增强了大病学员克服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不少学员也因此与学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学校教工团支部积极响应教育局团工委的号召,每年组织青年教师们为我区家庭贫困的学员献上一份爱心,使处于困境中的青年得到了援助,为他们送去了全系统青年教师的第一声问候。积极营造“互帮互助、温馨和谐”的浓厚氛围,让青年教师用爱心为黄浦青少年的成长构筑幸福的港湾。长期以来,学校青年教师捐款超过一万元。学校青年教师还主动向困难地区捐赠衣物和图书。
学校倡导自愿无偿献血,鼓励大家继续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每年一度的无偿献血工作已成为我校师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领导和工会都会亲自到鲜血教师家中慰问参加无偿献血的教师。献血活动不只体现了教师们心中的无私奉献的“大爱”,还能看到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暖暖温情。
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我校积极选聘优秀教师担任老年大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开放教室、钢琴室和图书馆供老年大学使用。我校社区学院还担负着指导黄浦区市民学习基地规范化建设的任务。黄浦区社区学院于6月12日召开了“2014年市民学习基地(学校类)规范化建设研讨会”。会上,费秀壮院长强调了规范市民学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学习基地负责人代表共同讨论了《黄浦区“市民学习基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和《黄浦区市民学习基地(学校类)建设经费的相关说明》等制度性文件的完善程度和可行性。她指出,根据4月30日召开的市民学习基地工作会议要求,社区学院拟定了上述两份方案;希望经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听取基地负责人代表的建议,以便为规范化建设工作提供切实可行、可参照的标准。在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互动融合,是提高市民学习能力和公民素质、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良好途径;两个方案的出台,是社区学院为规范市民学习基地建设提供的制度保障;各学校也将借助并利用这些优良条件和资源,更好地为市民的终身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