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年制定的共享共建机会,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共享共建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拥军优属等同创共建活动,每年2次以上
学校注重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努力开展拥军优属等同创共建活动,把拥军优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是军地双方融合发展的需求,学校始终坚持“智力拥军”,与驻区部队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推动建立军地双方合作共建。学校多次荣获拥军优属模范单位。2012年6月,我校第一批武警战士顺利毕业,战士们对母校的教学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寄予了厚望。除了学历教育之外,我校为战士们提供了集中培训的机会,使得战士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了提高武警战士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2013年11月我校积极与武警干部商讨教育计划。武警黄浦支队杨玉明政委,我校校长费秀壮、副校长邵民智、夏民,教务处钱文潮、芮利翔老师共同参加商讨。双方的商讨丰富了“智力拥军”的内涵。
二、制订社区共建计划,形成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我校与社区长期联手运作,建立和完善“社区与学校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推动社区基础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建,实行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构建区域性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
1、向老年大学提供场地
学校长期无偿地为黄浦区老年大学提供教学场地(陆家浜路校区、四川路校区),并为老年大学开辟专用的数码钢琴室、练功房、多媒体教室、声乐教室等。每年都克服困难挤出场地为老年大学提供举办画展、书法展、作品展的展室。学校校长还受聘担任老年大学名誉校长。
2、开设专题培训,参与学习型社区创建
学校以“市民讲坛”为平台,面向广大居民,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聘请有关领导、专家举行义务专题讲座,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多年来,“市民讲坛”已经成为了我区的服务社区的品牌项目,成为了一个学习的阵地、宣传的阵地。2013年12月6日,由市学指办主办的“建智慧城市、做智慧市民”培训活动之师资培训——黄浦区专场,在黄浦区社区学院举行。黄浦区社区学院、黄浦区各街道社区学校的领导和黄浦区从事社区教育的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了培训。此次“建智慧城市,做智慧市民”的培训主题,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开展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3、开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注重调研分析居民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社区居民教育教学计划。编写了《社区教育课程指南》、《社区教育案例集》、《社区教育论文集》等教材。这些课程成为市民了解家园、了解学习型城区建设、参与学习活动的好向导,成为各街道在对外交往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将这些教材免费发放给辖区内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学习者,满足社区居民学习的需求。在寒暑假、双休日,邀请区内的未成年人参与、体验这些特色课程,为学员们提供了没有围墙的学校,这些已成为学习型城区建设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段佳话。
三、积极参与黄浦区文明城区创建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文明创建、志愿先行”活动为抓手,积极参与了黄浦区文明城区的创建工作。学校统一领导班子认识,反复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识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把该项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2013年11月初学校召开了文明城区创建志愿者培训会,之后对志愿者服务的具体时间和内容进行的部署。根据黄浦区的具体要求,2013年11月-12月,我校志愿者正式进入志愿者上岗地点金陵东路、四川南路路口。这两个月正好是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志愿者们克服了天气困难,冒着雾霾伤害身体的危险,为黄浦2013区文明城区的创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