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倒逼成人高教变革
发布日期:2021-03-05 09:30:55   

 

供给侧改革倒逼成人高教变革

 

黄浦区业余大学综改项目组

 

[摘要] 

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以供给侧改革理念为指导,全方位、全员、全过程深化结构性改革。以项目为引领,科学布局,做好顶层设计;以需求为导向,调研先行,调整教学供给;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多点突破,实现精准服务;以地域文化为依赖,整合资源,提高供给质量,凸显办学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学校努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提高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  学习需求  供给侧改革  成人高教变革

 

一、发展战略与总体目标

(一)发展战略

近年来,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和实践开始在各个领域持续延伸。尤其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领域,更因其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而亟待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推进改革不断深入。李克强在对教育工作重要批示中指出:“‘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调整教育结构。”因此,现阶段在促进学校转型发展中,引入供给侧改革理念,体现了时代性和紧迫性,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供给侧改革即侧重、偏重供给方面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的配置,使供给方面更加优化、有效,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各方需求。它不是否定需求,而是要达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平衡,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在了解学习需求的同时,改革供给,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这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发展策略和基本思路。

(二)总体目标

以供给侧改革理念为指导,深化对成人高校供给的结构性改革,改变多年形成的旧格局和思维套路,厘清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关系,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地、根本地扭转办学的方向与重心,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促进成人高校转型发展,实现成人高校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融合优质发展。

二、以科研项目为引领,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一直以来,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课题和项目研究,同时以此为抓手,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以课堂为基地,开展实践探索与改革。学校每年都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和项目,鼓励教师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边做边学,边教学边总结边研究,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研究。通过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广大教师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深入调查,分头实施,逐步推进,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一)以沙龙为平台,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沙龙,已成为帮助学校中青年教师展示实践成果、探讨课程教学改革、交流专业教学科研的重要载体。年轻教师在参与沙龙活动中得到锻炼,参与沙龙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自沙龙建立以来,每学期开展 1次全校性讲座、交流示范、评比等不同形式活动,以“教师科研”、“教学改革”、“微课建设”、“翻转课堂”等为专题,聘请校外专家教授和校内专家(副教授以上)进行评价和指导,中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有效推进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借助青年沙龙的辐射作用,我校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经常引起全校教师的共鸣,进而对全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所提升,中青年沙龙现已成为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平台和重要舞台。

(二)以综改为契机,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相应变化,学历教育的生源逐渐萎缩,区办成人高校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蓬勃发展又为区办成人高校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由于多年形成的格局和思维套路,各方面都存在着原有板块与新辟板块之间互不融通的弊病,学历教育重心的格局未能根本转移,局面并没有真正改观。

按照上海市教委颁发的《2016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黄浦教育“十三五”发展纲要》和《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要求,以成人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融合发展为目标,结合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结合黄浦区域特点,进一步优化教育供给,努力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筑黄浦终身教育大平台舔砖加瓦,立足区域,辐射全市,做好终身教育服务。2016年,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学校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理念为引导,进一步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供给侧改革理念  促进区办成人高校转型发展》正式立项为黄浦区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以下简称综改项目)。其目标是:以供给侧改革理念为指导,深化对成人高校供给的结构性改革,改变多年形成的旧格局和思维套路。当务之急就是厘清区域内符合区办成人高校定位的学习需求,有效对接,精准供给。学校以综改为契机,促进学校转型发展,以项目为引领,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推进实践发展。该项目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各系部、处室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供给侧改革在全校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进落实阶段,并取得阶段性进展。研究当前的学习需求,摸索教育供给方式改革,探索教育服务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存量配置,实践拓展现代教育服务的新途径,探索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进而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三)以考核为手段,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制定了《科研管理方案》,对学校教师参与科研的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明确了科研管理的目的、职责、流程。同时,为了鼓励和加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校还将科研成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进一步激励了全校教师投身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通过梳理学校的科研成果发现,核心刊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师不同的专业领域和课程教学改革领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推动教学的不断改革

2017年,学校对在校560名学历生和1100名社区学习者进行了学习需求调研。调查显示:在学历教育中,12.31%的人喜欢网上自主学习,43.85%的人喜欢网上自主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结合座谈发现,单纯到校参加面授或单纯通过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人数不多,更多的学习者希望在教师的辅导下通过网上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成人学习者趋向年轻化,他们更喜欢网上学习和移动学习。社区学习者对网上学习的兴趣点也有所提升,39%选择网上参与学习活动,27%选择网上参与在线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64%喜欢在线互动交流;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使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新时代、新技术、新需求,也必将推动教学的不断改革。

(一)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发展之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甚至有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学校一直致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一直也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先后开展过《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并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上,在全校逐步推广实施。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学校将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我们永远在路上。

(二)开发适合移动端学习的系列微视频资源

学校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已经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源,主要有视频、PPT、文字、在线练习等,但是,学生更希望使用移动端作为学习工具,利用微信资源,时时处处可学,更欢迎由辅导教师制作并推送的和面授课程有关的碎片式的课程总结、重点难点讲解、案例分析及作业讲评等。因此,学校大力推进微视频录制,并组织开展了微视频课程大赛、微信公众号比赛等多种活动。在NERC杯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京剧中的以虚待实》获得一等奖,《人物类翡翠饰品的寓意》等3门课获得优秀奖,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构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

学校以微视频为元素,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构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根据需求调研,学校开展“基于混合教学的教学改革”,以面授辅导与自主学习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结合,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督促及个性化学习指导,引导学生使用现有优质资源,同时通过学生喜爱的微信资源推送等方式进行资源补充。2017年,学历教育有51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新课程、新信息,以便于缺勤学生的学习;非学历教育微信公众号已有3815名实名注册用户,4432名粉丝关注,月均浏览量达3744次。为弥补微信公众号碎片化学习的遗憾,学校还以“黄浦区业余大学在线学习平台”、“黄浦学习网”和“黄浦区数字化学习港”建设为核心,整合网络学习资源,以便于系统的进行资源的远程配送。

(四)提供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学习支持服务

成人学习者受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及学习时间限制,学习投入不足,无法保证面授课的出勤率,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调查显示,对于面授课,76.92%的学生认为每门课面授安排4-5次比较合适。对于这些课程,可以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精心的一体化教学设计及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适当减少面授课次数,提升面授课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对于特殊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会计类课程,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希望能增加一些面授课时数。鉴于课程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经过研讨,提供了不同的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学习支持服务。

(五)参加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成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固有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成人学习者选择学习,期望通过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追求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不仅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习者养成系统思考能力,还开始了对课程社会实践的解析,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校积极参加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管理、基础、计算机等系部老师积极参与,认真选拔参赛学员,并全程给予精心指导。梁正礼老师指导的软件工程专业高俊同学《在线测试系统》获得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三等奖;李浦、程继辉老师指导的黄浦分校-日之升、月之恒队分别获得第三届上海市大学生决策仿真实践大赛二、三等奖;张玉莲老师指导,行政管理本科王凌云、高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吴新华等三位同学的《静安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探究》调研类项目和梁正礼老师指导,软件工程田玉佳、应晓睿等两位同学的《网上电子商城》实物设计类项目均获得第三届上海开放大学学生创新研究项目二等奖。创新实践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应用力、发展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实现服务的精准供给

随着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学历教育的需求有所降低,而具有区域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需求则日益强烈,且呈现多元化趋势。黄浦区地处上海市中心,是典型的小而精的中心城区,辖区内商业区众多,有打浦桥商圈、淮海中路商圈、南京东路商圈等等,具有典型的商业服务特性,要求从业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每年国家和市、区都会出台各类政策,其中不乏有一些是对提升人员素质的培训需求。如:为把上海打造成人才高地,对外来人员、军人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要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并参加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命题的网上考试;黄浦区提出“智慧黄浦”和“数字惠民”的建设要求,要求提高辖区居民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等等。这些都是与学校定位相吻合的社会需求所在,作为区办成人高校,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时刻以促进社会发展为责任,以结构调整为手段,提供教育服务,实现精准供给。

(一)调整教育结构

学历教育日益萎缩,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区办成人高校按需调整教育结构。从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转向以学历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为重点,职业技能培训为取向,社会工作为探索,进而实现成人高校的转型发展。办学形式更加开放,从闭门办学到合作办学,逐步向社会开放,利用辖区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联系和沟通,大力开展合作。2017年,学校先后与市民热线、区妇联、驻区部队、兄弟院校合作;与终身学习对接,整合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设计、论证并推进教育创新项目,寻求教育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据统计,到20183月,学校学历教育在校人数为4374人。截止2017年年底,在非学历培训领域:学校完成会计继续教育60个班级6168人;档案继续教育1个班级155人;食品安全82个班级3632人;营业员上岗证50个班级1715人;各类技能班9个班级141人;企业培训30个班级2850人;自学考试辅导31个班级642人。老年教育方面,春秋两季开设168门课程,433个班级,共有10392名学员。

(二)优化专业设置

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对接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要优化专业设置,全方位整合优质教育供给,整合现有的各种教育类型,包括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优质教育供给整体,提升教育服务供给的质量。从注重实用的闲暇教育,到有行业认证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到系统科学的学科专业,逐步凝练出新专业,对接市场之需;优质的专业设置和课程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在各种教育类型中共享,以适应和引领学习之需。如:学历教育根据市场需求和市政府民生实施工程,开设“城市公共安全与管理”本科班,“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大专班,实现了学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在提供专业课程的同时,借助非学历教育,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如:将社区教育系列微视频引进学历教育,开展女性教育,深受欢迎,通过引入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通识性课程,可以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增加文化涵养。再如:学校举行了法律、投资理财、心理辅导、子女升学计划、本专科入学报名等五大现场主题咨询活动,6位教师开展了《22楼的故事》《职场英语口语》《生活实用财务知识》、《职场英语口语》、《影视英语赏析》、《室内家居布置艺术》5个公益讲座,并向社会免费开放,获得一致好评。在优化专业设置的过程中,突破了课程供给壁垒,加速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发展和共生发展。

(三)重设组织结构

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有两个作用,分别是引领教育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解决“优化组合”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以供给侧改革理念为指导,学校将同属于学历教育的黄浦区业余大学教务处和上海开放大学黄浦分校教务处的组织机构进行了重设。原先两个教务处,无论人员组成、岗位职责,还是功能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学校经过研讨决定,将两个教务处合并重组,分为“教育发展处”和“教育教学处”,教育发展处主要负责学校的招生和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处主要负责教学教务管理。组织结构的重设,加快了学校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服务质量。

(四)加强师资建设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人。转型发展需要教师从学术型向技能型、应用型、导师型等“双师型”转换,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教学技能;开展教学交流与教改研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培养教改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专业教师主动适应办学功能的拓展,参与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培训教育等各类教学活动。2017年,学校组织教师参与了专题讲座、网上学习、拓展训练等各类培训38场次,累积培训近600人次。一学期一次的青年沙龙活动更是教师展示教学实践成果、探讨课程教学改革、交流专业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教师拓展教学服务内容,外语类、艺术类的专业教师率先主动参与非学历教学,他们针对社区老年人的学习需要策划课程,进入老年大学、社区学校、武警部队实施理论与技能的教学活动,专业教师精心策划并成功转化的已有“诗词赏析”等十多门课程。

五、以地域文化为依赖,彰显区域的办学优势

黄浦区地处上海市中心,是上海的经济、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人文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商业繁荣发达,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下辖南京东路、外滩、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豫园、打浦桥、老西门、小东门、五里桥、半淞园路10个街道,183个居委。黄浦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悠久的岁月积淀了以豫园为代表的老城厢文化、以江南造船厂为代表的近现代工业文化、以外滩万国建筑和上海石库门经典建筑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中共“一大”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是上海城市发展之“根”。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文化广场等全市标志性文化设施矗立其间;上海音乐厅、人民大舞台、天蟾逸夫舞台等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剧场在此集聚;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淮海中路商业街、新天地、豫园、田子坊等一大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标”蜚声中外。学校依赖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彰显特有的办学优势。

(一)加强校园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创建基础

2017年四川路校区的工程进入尾声,校园环境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学校在建设布局上讲求整体美,同时进一步完善其他硬件设施,为打造一流校园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支持。目前,配有专业大屏幕、多媒体讲台的标准化教室;集数字会议、专业扩声、多媒体投影显示、集成控制系统、智能综合布线于一体的会议厅;设备齐全的录播教室、多功能软件实训室、会计实验室、案例讨论室、网络计算机实验中心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场地都已逐步投入使用与运营。学校礼堂原是教堂,属于历史建筑,具有独特的西方文化韵味,学校将礼堂恢复为高顶长廊的复古样式,以求保留、延续其独有的文化脉络。现代化的设备设施、悠久的西式历史建筑、优雅整洁的法式校园环境,生动的展示了中西结合、华洋共融的海派文化,彰显了校园的特有文化魅力,为教师、学生创建了舒适而惬意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现在的学校礼堂在各类活动中发挥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功能,既是举行教育教学会议、服务市民社区、聚集员工的地方,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一流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发挥了凝聚人心、共商校事的作用。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发展规划大会、各类联谊活动、退休员工交流大会等均在礼堂中举行。学校还将礼堂无偿提供给社区、街道、市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平台,积极服务社区文化建设。

(二)推进资源整合,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面对加强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要求和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学校有必要,也有义务对辖区内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转化为可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增加资源供给,完善并服务于辖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在黄浦区委、区府的统领下,黄浦区学促委制定了系列整合资源的举措。建立了政府统筹领导、社会各方参与的治理机制;分别与学校、企业、文化场馆合作,建设了学校类、企业类、场馆类等市民学习基地;整合海派文化资源,打造了“海派文化体验基地”品牌。截止2017年,辖区内一共建有71家市民学习基地。54所学校类市民学习基地,分布于全区十个街道,其中公办学校类市民学习基地37家,民非院校类市民学习基地16家。企业类市民学习基地9家,范围涵盖食品、服装、饰品及餐饮服务等多个门类。场馆类市民学习基地8家,覆盖全区5个街道。海派文化体验基地工设10个体验点,25个体验项目,体验店与社区学校合作开发了16门区级精品课程。

(三)响应智力拥军,再谱鱼水情深全新篇章

学校自2009年以来,本着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理念,积极响应“智力拥军”号召,为驻区部队开设党委常委学科技课程、举办官兵及家属学历教育、提供骨干技能培训、全方位对接武警黄浦支队、嵩山消防支队的教育教学需求,与驻区部队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推动建立军地双方合作共建,多次荣获拥军优属模范单位。驻区部队训练任务重,学习时间不规律,学校在供给侧理念的引导下,为了保证教育供给质量,使共建共享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持久化、规范化轨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制定出了适合武警部队、消防部队的教学计划。广大教师更是结合培训课堂实际,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力争让学员学有所获。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在学历教育、专项培训、资源提供、服务保障等多个领域为驻区部队提供供给服务,在驻区部队官兵的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多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不断提升和深化了“智力拥军”的内涵,再谱鱼水情深全新篇章。2017年,针对驻区部队的面授课程,全部转化成视频资源,达到了随时随地能够“送教上门”的要求;承担了心理辅导员、板报员、摄影员、教练员等多个专题培训项目;首届武警黄浦区支队本科班开班,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配合武警黄浦支队参加强军杯“卫士动力”羽毛球、乒乓球比赛提供教练服务和指导。

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国家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学校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一年,也是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的一年。学校在黄浦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教育党工委的决议和指示,进一步推进区域终身教育内涵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资源整合方式,完善体制机制,科学布局、扩大供给,不断提高学校竞争力,努力为构建黄浦区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平台服务,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供给侧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未来两年,学校将继续以供给侧改革为理念,逐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

 

(项目名称:以供给侧改革改革理念,促进区办成人高校转型发展;项目来源:黄浦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费秀壮;项目组成员:陆东梅、沈刚、涂丽敏、郑剑辉、王润清;执笔人:王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