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文明优教 为创造美好慧学——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文化方略”
发布日期:2021-03-05 09:30:55   

为推进文明优教 为创造美好慧学

——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文化方略”

 

前 言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引擎;文化是提升人类文明水准的强大力量。进入新时代,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由需求与技术相伴而携的挑战和由观念与冲撞相迭而起的变革。终身教育在时代呼唤文明、社会崇尚美好的主旋律下,迎来了立德树人、以教立身、以文化人、以质悦人的大好发展时机。

有着逾60年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上海市黄浦业区业余大学(以下简称“黄浦业大”),在历经两次共三所区业大——黄浦业大、南市区业余大学(以下简称“南市业大”)、卢湾区业余大学(以下简称“卢湾业大”)合并重组之后,面临着发展中的选择、前进中的突破、完善中的优化、进步中的变革的方向性定夺。

敢为人先,是黄浦业大人的创业本色;自我加压,是黄浦业大人的自觉习惯。深厚的办学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执着的办学追求,给了黄浦业大人再攀高峰的“阶梯”,也为黄浦业大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强劲的“引擎”。

内涵提升是学校优质发展的要义,价值引领是学校核心发展的必然,而文化建设则是引领学校优质发展、核心发展的“航标灯”。文化“统领”学校转型发展,价值“导向”学校提质升效。

黄浦业大“文化方略”,旨在形成完善的核心理念、完美的系统架构和完全的元素集合,营造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打造师生共育、共进、共享、共悦的精神家园,正逢其时、正合其义、正当其需。

 

第一部分“文化方略”萌芽的选择

高楼基于砖石,文化重于积淀。黄浦业大的办学历史、发展轨迹、创造精粹,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探索创新、驾驭大局,是“文化方略”建设的现实基础和无价之宝。

一、历史沿革:办学历程与社会发展的交融

黄浦业大因祖国建设急需一线技术管理人才而创设,是在服务经济社会需要中不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

1.基础:“三校融合”厚植业余大学探索积淀

黄浦业大从创建至今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6年至1978年):1956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建设者,黄浦业大的前身——上海市黄浦区职工业余工业专科大学应运而生。学校克服当时无齐新的校舍场地、无齐整的专职教师队伍、无齐备的教学大纲、无齐全的课程教材等“四无”困难,积极作为,并初具规模,仅黄浦业大和南市业大两校,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已培养出三、四届毕业生。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乃至全国总工会的肯定。

第二阶段(1978年至2005年):1978年,高考恢复,招生规模扩大,许多在岗在职人员渴望通过学历教育实现人生梦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黄浦业大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不断完善办学机制,扩大办学规模,扩充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日益丰富,专业设备日渐完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办学局面。

第三阶段(2005年至2012年):2005年、2012年黄浦业大先后与南市业大和卢湾业大合并,定名为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同时拥有三处校区,教学系部6个,职能部门9个,教职工总数达170人,在校生最多时年均上万人。

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合并重组后的黄浦业大,在提高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提高对终身教育的品质度和提高对教育转型的自觉度上,认知清晰,整装再出发,利用合并后的合力,致力于教育转型发展,先后提出了一系发展思路,尤其是2016年在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拾阶而上,开展了终身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尝试,瞄准国家急需、城市急需、学生急需三个热点,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978年学校恢复建制以来,据粗略统计,培养的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就有5万多人,为国家建设提供有用人才、为学生圆梦提升素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的学生经过后来的发奋努力,已成长为政界、商界、法律界等业界精英和名牌大学(如复旦大学)的资深教授。他们对改变人生命运的黄浦业大心怀感激。

2.优势:“办学方式”转变实现教育功能拓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成人高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态势,业大的学历教育需求呈相对饱和趋降态势。党的十八大以后,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给成人高校的转型指明了方向。2016年起,黄浦业大又开始了新一轮响应国家需求的办学探索。

学校对接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整合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优质教育供给整体,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质量,从注重实用的闲暇教育,到有行业认证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到系统科学的学科专业,逐步凝练出新专业,对接市场之需;优质的专业设置和课程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在各种教育类型中分享,以适应和引领学习之需,实现教育融合。

 

二、时空生机:地缘历史与社会需求的交集

黄浦业大的诞生、发展、壮大,是上海乃至中国成人高校办学历史的缩影,也是黄浦业大师生员工励精图志、团结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的印证。

1.渊源:“海派文化”成就学校敢领风气之先

黄浦业大深受上海地缘历史文化的影响,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兼具上海海派文化的天然优势:在宏观办学上,海纳百川,先争优,肩负使命;在微观教育中,兼容并蓄,因势利导,敢于创新,把学校的发展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输送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人才紧紧相联,在上海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能清晰地看到黄浦业大服务与奉献的精湛表现。

2.属性:“终身教育”成为办学品质升华主体

在推进社会文明、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潮流中,终身教育贯通人的一生,已然成为人们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围绕做好做强终身教育,做优做精不同教育形态,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出满足适需、量身定制的学习“菜单”,提供精到、温情、泛在选择的学习“厨房”,提升社会及区域文明程度、群体与个人的文明素质,增强创造美好的能量,是黄浦业大办学的主旨定位,也是黄浦业大实现优质教育教学的文化遵从。

 

三、使命境界:文化立校与时代精神的交契

培育文明社会的建设者、创造美好的智慧人,是黄浦业大崇高的使命境界,也是学校追求文化发展的崭新注解。

1.理念:“文化建构”引领终身教育品牌再造

文化,是体现现代学校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内呈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情怀、向外展示学校办学特色风采与精神风貌的“专属品牌”,更是衡量终身教育品质的“风向指标”。

树立文化立校、文化建校、文化兴校的发展理念,是符合以文明进步为要义、创造美好为导向、内涵发展为重点的时代语境,也是抢占终身教育高地所必需的自我加压,更是打造终身教育品牌的价值呈现。文化建构,将文化内涵、教育要义与办学品质再炼、终身教育品牌再造融为一体,为再塑黄浦业大终身教育形象、创新海派文化的终身教育内涵,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

2.灵魂:“推进文明”凸显学校功能价值追求

文明,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黄浦业大与社会力量一道,以塑造人们灵魂、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方式来共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时代向前发展,满足创造美好的追求,这就是黄浦业大的办学功效、教育价值。

文明需要借助文化推进、繁衍、深化,社会文明普及和人们综合素养提升需要黄浦业大终身教育的强有力支撑,只有在无缝对接、高效服务、创新发展、不断完善中展现教育功能,才能体现学校自身价值。

 

第二部分“文化方略”生成的主旨

“文化方略”,是先进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学校发展目标、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共同愿景的集中体现,在学校新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主导作用,她既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的物化形态,也是全体师生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的精神依归。

推进文明,是“文化方略”的价值导向;创造美好,是“文化方略”的功能导路。推进文明,创造美好,是“文化方略”的建设主旨。

一、“文化方略”:推进文明的思考原点

1.传授文明:“文化方略”对办学宗旨的约定

传授现代文明,是黄浦业大的重任,也是“文化方略”的建设基点。

——从教之业:传授文明知识本领。

黄浦业大当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为第一要务,既是立校的“根基”,也是兴立校的“法宝”。黄浦业大紧紧抓住从教的本业——即有效有质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放,筑牢传授文明的知识“堤坝”,使推进社会文明、提高人们素质有扎实的科学“底基”、知识“地基”。

——萌育之基:传授文明思想真谛。

教会学生成为真正具有文明涵养的“建设者”“智慧人”,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传授文明思想,播撒文明火种,培育文明情感,提升文明程度,把目标集中指向接受各类终身教育的人群文明素质的提高、幸福指数的提升,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更是“文化方略”建设的主题。

2.传播文明:“文化方略”对教育职责的认定

“文化方略”之于教育本义,是回归文明初衷的“守护者”。理念的相同,价值的认同,能更好地团结凝聚师生,挖掘教育价值,实现教育目的。

——优教之本:传播文明风尚礼仪。

文明礼仪的养成永远在路上,任重道远。用“文化方略”的集聚效应对各类学习群体发生影响,让他们在接受知识与技能增长过程中,对自己的文明言行发生激励或校正,融入社会文明的大潮之中。

——培育之道:传播文明规范准则。

规则需要培育,好的习惯需要养成,这都离不开教育,而且是全方位、全员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准则培养作为传播文明的重要环节,作为融入社会文明、提升文明素质,创造美好一切、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功课。

3、传导文明:“文化方略”对社会责任的断定

黄浦业大肩负推进社会文明的使命,有提升人群文明素质的责任,“文化方略”在此当中起着“放大”“聚合”“集成”的重要作用,当仁不让地成为传导文明的有力推手。

——立教之义:传导文明法则伦理。

学校是传导文明重地,黄浦业大传导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其核心价值观,这是导向,不容置疑;寓教以学、注重过程、重在体验、学有收获是黄浦业大传导文明的实现方式。

——润育之精:传导文明进步升华。

教育应细致入微,育人应“润物细无声”。学校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精心策划、精致安排,使学生切身感受黄浦业大是传导文明的集成之地、提升个人素养的习得之所,是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一次人生进步升华的经历。

 

    二、“文化方略”:创造美好的行动始点

1.向往美好:“文化方略”对人类情感的揭示

学校教育勾起人们对美好的向住,是教育主体的成功,也是被教育主体的成就。

——美好的内涵与教育的关联。

美好,可以理解为格调高尚且物质富足的好生活。它更加重视真、善、美的统一,更加重视生活的完善、和谐、美妙的呈现,更加重视人的自由、全面、个性的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和才能的充分发挥,是人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美好的铺就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个人接受与工作生活环境相匹配的一定层次的教育,来获取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知识与技能动力;二是通过个人诚实努力的劳动得到相应的成果回报。这两条途径都明确指向教育的不可回避性与参与性。正是教育的蕴育,才有美好生活的酿就。

——美好的指标与文化的关切。

对美好的标准评价,包括教育程度、住房条件、家庭收入、工作条件、社区环境、健康情况、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安全度、以及工作生活平衡度。

其实,美好的概念和理念,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幸福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好又有了与时俱进的变化,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生活,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衡量美好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黄浦业大建设的“文化方略”,为学生实现美好的憧憬与梦想提供了理念指导与价值引领。

2.赏识美好:“文化方略”对终身教育的提示

能赏识美好,既是有文化的特征,也是有情趣的体现。赏识美好,将教育带入一个极为美好的境地。

——美好的欣赏能力与教育的实施

教育,能够为眼光的深邃、知识的获取、心灵的强大提供有力的支撑。通常来说,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其生活内涵就越丰富,幸福感就多,赏识的能量就越大。

——美好的鉴赏实现与文化的牵引。

黄浦业大“文化方略”核心理念之一是为“创造美好”慧学,即通过在校的学习掌握改变命运的“钥匙”,开启通往美好的航程,这既是学校的办学目的,帮助普通百姓经过选择性的学习改善生活境遇、提升幸福生活的能力,也是广大学生最真切的想法、最实在的愿望,两者目标一致。黄浦业大“文化方略”立意高远,跳出了传统办学思维及其育人模式框框,直指广大民众求幸福、无数家庭盼和谐的宏大主题,显示了“文化方略”建设的本义。

3.创造美好:“文化方略”对教育价值的表示

创造美好是新时代倡导与追求的主旋律,是学校举办终身教育的人文目的。围绕创造美好,“文化方略”对学校教育教学与育人活动起着引导、深化的潜移默化作用。

——创造美好与实现教育的吻合。

终身教育的受教对象大多有着明确的生活憧憬,就是怀着对改善境遇的向往、在工作上做出更大的成绩、进一步提升个人知识能力素养等美好愿望,希望通过业大的教育学习培训获得通向美好的路径,这种既朴素又蕴含深刻社会内涵的冀希成为了黄浦业大开展终身教育的主基调。

——创造美好与开拓人生的携手。

学校应充分发挥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全方位施加影响,从学业到做人、从智商到情商、从专业到品德、从课堂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家庭),形成大学习、大教育氛围,利用成人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理解能力和真假善恶美丑分辨能力强的特点,加以引导,不断完善,经过学校学习经历,学生不但在学业上学有所成,而且在自身品质提升上也习有所获。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有意识地导向,让学生也有意识地明白,也就成全了“文化方略”价值理念指引下的学校教书育人的教化本能。

 

第三部分“文化方略”系统的架构

“文化方略”是一个系统,反映黄浦业大的核心价值理念,统领学校文化布局与建设,最大化地覆盖学校工作各个方面,用简洁妥切的词语集结。

一、“文化方略”的核心概括

“文化方略”的核心概括,是黄浦业大文化的建设“总纲”,布局“统领”,梳理“基准”。

1.“文化方略”的内涵经典

黄浦业大“文化方略”,根据所处的历史与现实的方位,思于时代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契合,基于终身教育的丰富内涵与育人目标,出于办学理念的立意高远。

核心词:为推进文明优教 为创造美好慧学

诠释

为推进文明优教:

——推进,表达教育责任的肩负,表现教育能量的激发,表示教育品质的演绎。

——文明,是文化的特性,也是教育的特征;文明,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因子,也是终身教育的核心价值;文明,是文化教育的主旨,也是教育成势的功能。

——优教,是有责任意识的义教,也是有专业能耐的强教,更是有科学方法的精教。

为推进文明优教,亮出了教育人的身份、办学的主旨、师者的基态。

黄浦业大要有历史担当、社会责任,为推进社会文明而做强做优教育教学的方向和底气。

为创造美好慧学:

——创造,表达人类主观的心动,表现立志更新的能动,表示善于成事的灵动。

——美好,是万事万物美丽的概括,也是人类大众美悦的称呼,更是生命生活美妙的佳境。

——慧学,是有明确目的地立志兴学,也是有科学态度地敏锐而学,更是有精准效率地钻研好学。

为创造美好慧学,亮出了受教育者的追求、习得的风范、学者的基态。

黄浦业大人要胸怀大志、立足现实,为创造美好一切而聪慧学习的情怀和追求。

2.“文化方略”的指导思想

黄浦业大“文化方略”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文化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基点。

核心词:

贯通终身教育:提供泛在可选学习机会;

疏通实现路径:繁荣诸教做优过程业态;

融通相关教育:引领文化价值导向文明。

诠释

贯通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教育,在人的各个发展阶段,学习的内容、方式不会是相同的,但终身教育是一个贯通的概念,纵向延伸。

提供泛在可选学习机会:

终身教育各种形态面向社会、学生开放,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要求,尽可能开设并满足不同人群层次需要的学历与非学历的专业课程、业务培训、兴趣讲座等各种各类学习“菜单”,为学生学习进修充实兴趣爱好提供方便和选择机会。

疏通实现路径:

伴随教育需求,实现的路径可以有多种多样,要提供多种渠道,激活不同机会,使实现路径畅通无阻。

繁荣诸教做优过程业态:

终身教育涵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多种教育业态,适合不同对象,各有功能。学校应优化不同教育业态的特色,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满足相应人群接受相应教育业态的需求,把最好的教育呈现给学生。

融通相关教育:

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内容,但本质上是相通的。教育满足不同的需求,但需求的满足在于不同教育的融通和互补。

引领文化价值导向文明:

用“文化方略”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提供能量;用“文化方略”的价值理念为学校发展聚心集力;用“文化方略”的准则为学校的行动力执行力“保驾护航”;在导向文明、走向文明、创造美好、缔造美好中实现“文化方略”自身价值。

3.“文化方略”的追求目标

黄浦业大“文化方略”的追求目标是:增强终身教育的吸引力,提升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影响力,提高新型工匠的成事力。

核心词:

培育卓越工匠精神;

建高效学习型社会;

创建一流终身教育。

诠释

培育卓越工匠精神:

工匠,为能工巧匠,具有职业操守、敬业品德、勤业态度、成业技术。

工匠精神,表现为:责任担当的意识;敬畏职业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勤于钻研的斗志;一丝不苟的细致;完美周全的谋划。

学校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把追求质量、精益求精、完美态度的工作理念植根于学生的潜意识中,逐步形成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黄浦业大人。

建高效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具有自觉的学习意识、无限的学习内容,宽广的学习途径、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越的学习设施,倡导时时能学、处处皆学、人人都学。

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有效组织与开展形式,涵盖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人群及其年龄阶段。学校应把最好的、最合适的课程奉献给学生,把最便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不同人群的学生尽得其所,各取所学,学有所长,学有所悟。

创建一流终身教育:

一流终身教育,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教育满足和文化滋润,也是精神愉悦和放飞的获得,表现为充分的教育得到全面实现,贯穿一生的教育随地随处可愉悦地展开。

一流终身教育,得有一流办学的内涵、质量、特色,得有拿得出手的专业、课程、培训方案,得有诸教业态齐头并进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培养出融入文明社会和创造美好的一大批学生,为单位、为社区、为家庭、为自己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流终身教育应为黄浦业大的办学标杆、“文化方略”建设的一面旗帜。

4.校训

校训,是全校师生信奉的价值观念和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

核心词:以学立业 以习衍生

诠释

以学,主张学以载道、主张学以致悟、主张学以美行;立业,指事业、专业、学业——以刻苦学习的精神安身立业。

以习,指习以明志、习以化技、习以化缘;衍生,指激活生命、优化人生、丰富生活——以钻研践行的要求演化人生。

5.标语

标语,是把学校办学理念诉诸宣传形式的集中简练的展示,具有鼓动性、号召性的特点,激发师生以及外界对学校办学理念的了解、期待、认可。

核心词:学在黄浦 业臻博大

诠释:

学在,特指方位,泛指万千,直指关键;黄浦,宏指黄浦天地,广指黄浦之域,确指黄浦业大——让黄浦业大成为市民学习提升的最好学堂。

业臻,指学业丰硕、就业丰厚、事业丰满;博大,指博学多识、博大精深、博运多佳——让学习的过程成为走向辽阔拥有前程的最佳途径。

 

二、“文化方略”的内蕴精粹

“文化方略”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各组成部分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来表达意蕴,彼此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1.办学文化

    办学文化,是学校在办学中形成并确立的价值观念、共同愿景、精神风貌,也是学校办学思想、发展目标在办学文化上的反映。

核心词:学识丰盈生活 文明优雅人生

诠释:

学识,是学得获取的认知,也是习得收获的见地;丰盈,含有丰富、丰实、溢满、滋润的意思;生活,既指生活基态,也指生活情趣,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关联人生延续的角角落落。

文明,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万事的条件;优雅,作动词用,在文明与人生之间连接;人生,既包括长度,也包括高度。

学识丰盈生活,强调办学重在学识提升,累积学问而丰满生活;文明优雅人生,强化文化哺育价值增值。

学养与知识能丰富充盈学生生活,文明与素质能优美高雅学生人生,这样的办学文化富有内涵。

1)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关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思考与期望。

核心词:滋润社会 幸福学生

诠释

滋润,表示富有之雄厚、能量之润泽、作为之能动,能充分给予;社会,既有万象之阔,也有百业丛生;用滋润,取其丰,见诗意,求精彩。滋润社会,表现教育功能,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滋养润泽社会,服务民众。

幸福,形容事物达到完美的程度以及处于这种状态而产生的欣喜情绪。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表示用教育的最高标准提升服务境界,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来叩开幸福之门,造福学生。

2)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反映的是学校办学目的、发展方向,体现的是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表达的是培养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培养人。

核心词:敬业精术 惠泽民生

诠释

敬业,指敬仰事业、敬畏专业、敬重学业,表现忠诚、初衷、服理;精术,指精进之心、精准之才、精耕细作,表示专业、权威、耐用。敬业精术,表现办学风范,工作上的敬业,育人上的精到,教学上的有术,形成学校特色。

惠泽,指文化知识的传播、技术技能的传授、精神思想的传导,表现尽心、尽责、尽量;民生,指百姓生活、人们关切、大众期望。惠泽民生,表现为办学风貌,方向上的惠生,目标上的泽民,行动上的执着,以成就学校功名。

3)办学精神

办学精神,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内心信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词:自强荣校 治学誉业

诠释

自强,指思想观念强、理论素养强、专业特长强;荣校,指用成绩荣光学校、以贡献荣华学校、以成就荣辉学校——为学校荣耀而自强不息。

治学,指在教育思想上治而有道、在特色育人上治而有术、在优质教学上治而有方;誉业,指事业开拓满载而归、专业精良满腹经纶、乐业有成满心欢喜——为学业美誉而严谨治学。

2.育人文化

育人文化,是学校人才培养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思想观念是价值观念的集中呈现。

核心词:担当使命大义 弘扬做人品格

诠释

担当,指责任、勇气、承担;使命,指教育目的、职业认同、工作价值;大义,指明理、知晓、达意——担当育人使命义不容辞。

弘扬,指发扬、继承、仗义;做人,指正直、正确、正当;品格,指品性、品德、品位——塑造做人品格责无旁贷。

1)校风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和所秉持的风尚,是教职员工和学生所恪守的行为操守和展现的精神面貌。

核心词:守正达义 睿智至理

诠释

守正,指守正义之正、守道义之正、守要义之正;达义,指达事理、达诚信、达善良——在恪守正道中明白世间。

睿智,指洞察万物、明察秋毫、观察入微;至理,指信守法理、追求真理、探求事理——在见识卓越中通达规律。

2)学风

学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过程中的追求。

核心词:津津乐学 道道智究

诠释

津津,指兴致勃勃、滋味绵绵、感受多多;乐学,指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带着浓厚的兴趣快乐地学习。

道道,指任何方面、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智究,指钻研、细研、深研——用尽所有的办法智慧地探究。

3)教风

教风,是学校在教学精神、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的长期、稳定的教育教学风气,是教师队伍在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等方面的向往。

核心词:集智化能 聚粹授艺

诠释

集智,指集聚内心力量、集结内在聪明、集中内蕴专注;化能,指转化能力、转变能量、转达能源——采集众多的智慧化作共享的能量。

聚粹,指视野开阔、广种博收、取长补短;授艺,指施真理、传真谛、教真义——聚合精粹的教法传授育人的技艺。

 

三、“文化方略”的“团队建树”

学校是一个大团队,其中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团队。有团队就会有文化的需求。黄浦业大的团队文化是“文化方略”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影响 “文化方略”中最积极的因素——人。

1.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集体认同的文化。

核心词:百川归海 聚势增能

诠释

百川,指呈现不同形状的细流、来自不同方向的河流、有着不同奔腾的泉流;归海,指的是殊途同归、命运合一、共同走向——团队合流引力如同百川归海不可阻挡。

聚势,指集结各种力量、聚集各种能量、聚合各种热量;增能,指合伙结伴、合作共事、合意同生——集聚大家的力量堆积成倍的能量。

1)正视历史基础

原黄浦、南市、卢湾三所业大都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一路栉风沐雨,为创建上海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企事业单位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又走到一起,再创终身教育辉煌。回首过往,似曾相同经历;正视基础,找到奋斗缘由。今天聚首,既是时代呼唤,也是机缘巧合。过去是同行,现在是一家。历史把大家联系一起,注定要为终身教育再出发,去攻关。

2)透视文化积淀

黄浦业大原来各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因缘,有着一定的业余大学教育文化积淀,又都在上海同一屋檐下,经历相同的办学过程,有着相似的办学积累,有着共同的办学理想,这是有益的文化价值,应当珍惜,更要传承弘扬,通过“嫁接”生成新的学校文化。

3)重视核心价值

新的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的团队应有新的价值观念,用新的文化内涵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凝聚教职工思想,打造学校精神。团队文化中首要的是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使团队成员不偏离办学理念的轨迹,自觉维护共有文化价值。

2.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由价值理念主导的行事方式和行为准则。

核心词:责任先知 文明前行

诠释

责任,指社会责任、事业责任、岗位责任;先知,指知晓责任、认同责任、兑现责任——责任是付诸行动之前的“导语”

文明,指社会倡明、教育倡议、学校倡导;前行,指义无反顾、义不容辞、义正辞严——文明是履行责任之后的“航标”

1)遵循共同准则

共同准则,是学校赖以开展活动的基础,是全校教职工共同遵守执行的规范性约定,也是行为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教职工不仅在思想上并且在行为上认定共同准则,遵守共同准则,是“文化方略”得以植入教职工脑海的关键。

2)遵从场所守则

文明社会是契约社会,契约精神应从遵从场所守则开始,场所守则、规定是“文化方略”中制度文化的内容,是学校价值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场所守则具有强制约束性,是刚性的制度规定,必须遵守执行。场所守则又是柔性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是教职工在“文化方略”价值感召下的自觉认同。

3)遵照角色示范

作为团队一员,人人都是学校办学的主人,学校发展的“角色”,只是分工不同,“角色”不同。在“文化方略”价值引领下,每位教职工都应是忠实履行学校规定的示范者、实践者,应该为学校工作“补台”,更不应“拆台”。

3.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它是教师之间互相关系、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文化认同、学校发展定位等的集合体。教师文化对学校办学理念贯彻、发展愿景实现、育人任务完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核心词:内修外正 同舟共济

诠释

内修,指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内省;外正,指以人格正形、以品格正人、以能力正事——内心修炼外表端庄是教师的涵养表现。

同舟,指同坐一艘船、同划一条桨、同朝一方向;共济,指共谋事、共取理、共成事——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是教师的自觉守则。

1)信奉职业操守

教师的职业操守,犹如自己的性命,无操守不教师。教师职业操守不会与生俱来,而是实践中习得、奉献中坚信、愿景中升华。教师职业操守是理念的承载、价值的映像、行为的习俗,需要共同遵守。

2)信任敬业标准

敬业,既是对教师的起码的要求,也是教师本人应坚守的价值底线。身为教师,培养的是国家建设者、美好创造者、幸福缔造者,可谓责任重大。敬业,表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对教学的钻研、严谨,对科研的关心、参与,对工作的执着、勤勉,最重要的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文化方略”价值的认同。

3)信用专业准绳

专业,学校的“看家本领”,教师的“生命线”。重视专业,就是重视学校建设、教师的生涯发展、学生的真才实学。对教师来说,专业发展既是对个人专业能力可持续的提升,以满足学科专业的教学要求。对学校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参与、与人相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学生文化是“文化方略”中指向集中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

核心词:好学乐道 携手共进

诠释

好学,指勤学、能学、会学;乐道,指乐于接受事理、常理、道理——喜好学习乐以探究是学生的天职。

携手,指相互学习、相互支撑、相互提携;共进,指共探问题、共解难题、共求发展——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是学生的本分。

1)崇敬价值追求

终身教育是个大课堂,教给学生的,是开启价值追求的“钥匙”,掌握未来命运的“本领”。让学生在业大的学习中,明了知识对改变命运的关系,价值对人生幸福的重要,做人对做事的关键;省悟对懵懂的警醒。让学生价值在身,“身价”增值,为社会、为个人、为家庭增添新的正能量。

2)崇尚品质学习

知识能够对人的期望发生微妙的影响,对人的状态的改变产生向好的作用,同样,对品质的学习养成产生重大影响与作用。黄浦业大的教育教学,给了学生提升自己品质的机会,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学习内容对品质提升的作用与潜力,对品质提升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与获得路径,对前途与美好充满信心,这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3)崇高习得艺术

成人的习得有其长处,借助经验与理解力,明白事理懂得道理,应扬其长处。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就是来到学校学习而得到知识技能、为人做事的本领。习得要有方法,得其要领,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习得是个过程,循序渐进,理解消化,才能通向“得道”“彼岸”。

5.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文化方略”的外在形态。环境文化给人以直接的视觉感受,是人们感知文化的第一道“风景”,在营造文化氛围、熏陶师生情感中起着重要作用。

核心词:大气端庄 灵秀精致

诠释

大气,指胸怀大志、胸襟开阔、处事大度;端庄,指仪表得体、举止得宜、言行得道——以大气端庄彰显推进文明之意。

灵秀,指有灵魂、有灵巧、有灵动;精致,指景中有韵、情中有灵、境中有味——用灵秀精致扮靓创造美好之情。

1)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门面”,也是无声的“表情”和敞开的“印象”。校园环境美化,应根据“文化方略”传递的价值理念物化、固化,并根据地处位置、空间形态、楼宇布局、场地状况、功能划分等一系列要求,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及时维护。校园环境建设应与“文化方略”内涵要求匹配,凸显办学理念、文化价值、精神追求和师生风貌,反映环境服务价值理念呈现的要求。

2)优化育人环境

凡是与育人有着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工作与活动,都属育人环境范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一个环境链,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瑕疵”。育人环境需要通盘考虑、合理优化,育人功能需要整体完善,使学生置于学校(甚至在校外的实习、社会活动等)疏密有致、网格加持的“育人场”中,获得学业与做人的“双证书”。

3)深化文化环境

价值观念、理念信仰、精神追求、愿景目标、行为准则、师生凝聚等是文化的“软”环境,而空间设计、场所布置、氛围格局、绿化营造等,则是文化的“硬”环境,共同组成了学校的总体环境。“软”环境和 “硬”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具有表达与被表达的意味。深化文化环境建设,为营造与优化育人大环境“鸣锣开道”。

6.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文化的物态表现形式是学校规章制度。制度文化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从学行为。

核心词:刚柔相济 规准行范

诠释

刚,指制度的规定性、规定的合理性、合理的呈现性;柔,指制度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关怀中的人性底蕴、底蕴中的人情世暖;相济,就是刚柔匹配、刚柔适度、刚柔均称,成为融为一体的制度导引指南——既有刚性的规定性、又有柔性的人本性,是制度适切的“检验师”。

规准,指用统一的意志作为基石,用统一的意识作为基准,用统一的规定作为基调,以此奉行规定;行范,指模范执行规定,模范优化行为,模范推崇文明——既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又有行为的规范遵守,是制度施行的“通行证”。

1)具有时代性

制度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制度是为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而制订并实施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其提出的要求而变化发展的,因此,制度也因随之变化与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黄浦业大制度文化的时代要求为:反映终身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的要求与愿景;体现现代学校科学、高效管理的先进理念与做法。

2)呈现价值性

制度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好的制度,是学校文化在管理方面的折射,是相对“软”文化的刚性行为规范。在制度中应既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细化规则,又能把学校文化的内核——价值观念嵌入其中。黄浦业大制度文化的价值呈现应为:体现学校理念目标的文化价值支撑;反映学校为社会文明、创造美好的价值信念的“笃信”与实践;反映学校师生价值理念的共同愿景。

3)体现校本性

制度具有校本性的特点。好的制度一定是切合学校实际的,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的,为学校实现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保驾护航”的。黄浦业大的制度应是反映地域、区域、行业三者递进要求并最终结合学校实际的可操作的“文本”,要像黄浦业大的“身份证照”,具有独特性。黄浦业大制度文化的校本性应为:各级的法规政策落地化;宏观的原则规定细则化;抽象的条文要求操作化。

 

四、“文化方略”的“校本特色”

黄浦业大由三个行政区的业大合并而来,大家不管是来自哪所学校,都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与工作中,并形成了工作上包容、谦让、互助;观念上开放、发展、大局;教学上主动、爱生、尽心等共识,这是黄浦业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文化方略”的重要内容,更是黄浦业大特有的校本特色文化。

1.开放文化

开放文化,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对外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态度与行为,是对开放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核心词:胸襟开阔 行走四方

诠释

胸襟,指天地、心胸、内蕴;开阔,指气度、气场、气息——开阔的胸襟容万千世界。

行走,指目视前方、正视面情、仰视大局;四方,指自然的方位、社会的方位、人心的方位——自信的脚步行四方八面。

1)坚信大气立足

大气是成事的基因、共事的基础、发展的要素、前进的动力。大气来自觉悟,来自境界,来自体谅,来自共鸣。与大气的人一起,是难得的快意。由大气组成的团队,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一路高歌的凯歌。

2)坚持广视博收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收得宽。视野决定思路。视野的选点,是思路高下的标尺,而如何选点,则是由人的想法决定的。新时代办学,应尽可能地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过了,看到了,看尽了,看全了,才能作出合乎实际的判断,把握发展的方向。

3)坚定与时俱进

与时代共舞,是弄潮儿的优秀品质。审时度势,是研判发展时机的策略,敢于创先,则是与时俱进的胆略。主动作为,寻找时机,创建品牌,做出特色,创出口碑,为与时俱进融入黄浦业大的注解。

2.容悦文化

容悦文化,是价值、理念、目标、观念、行为上的互相包容、彼此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大局观念与集体意识。

核心词:包容并蓄 和合大度

诠释

包容,指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特;并蓄,指学会融合、学会选择、学会判断——认准目标包容并蓄做大事业。

和合,指和气生财、合作共赢、和谐相处;大度,指该让则让、该退则退、该舍则舍——你我谦让和合大度周全工作。

1)认定融合求同

融合求同,既是黄浦业大的价值理念,也是大家所恪守的行为规范。应积极寻找认识上的共同点、工作上相似处、看法上的认同点,把分歧与差异作为活跃气氛、开阔思路、提供“靶子”、方案备选的环节与过程,才是学校所需要的正常融洽的氛围。

2)认知取长补短

认知可有先后,认知也有差别。有人群的地方,认知不可能常常“一致”。取长补短,是弥补认知“缺陷”的好方法。把各自的认知“贡献”出来,不先入为主,经过彼此“碰撞”后,认知的优缺点显现出来,取长补短则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认同服务发展

教职工思想融合、目标认可、价值认同,是学校文化自觉的表现。尤其是经过两次三所学校合并,认同更具不凡的意义。认同的语境下,学校教职工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历史感叹、现实融入、发展思考。要发挥好有利的积极因素,引导好向上的积极心态,凝聚起大家为“新家”蓬勃兴旺的美好心愿。

3.大爱文化

大爱文化,是超越个人情感、上升到对人类的宽广博大之爱,表现在对生命体的尊重、怜悯、无私、倾情、奉献等等,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核心词:拳拳之心 殷殷之情

诠释

拳拳,指相识、相知、相牵;之心,指爱心、仁心、善心——用诚挚博爱之心感化学生。

殷殷,指深厚、深沉、深入;之情,指友情、怡情、惜情——以炽热深厚之情温暖学生。

1)贯通有教无类

终身教育的特点是全民性和全龄性,把适龄人群纳入终身教育,做到有求必应、有需必助,除学历教育需要考核把关外,其他的类型教育应该宽进宽出,以素质提升、兴趣满足、学习快乐、幸福增加为目的。

2)贯穿细微显爱

终身教育应渗透满满之爱,应细微知著,润物无声;应沁人心脾,如面春风;应体现在课程中、课堂间、交谈时;应出现在学生的需要时、困难时。爱无需告知,而应让学生心里感知,由衷感激。爱无需回报,学生幸福快乐、生活美好、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就是爱的回响。

3)贯注快乐奉献

终身教育以快乐为媒,学生在快乐教育中获得长进,是终身教育所要的“情景”。快乐的能量支撑,是奉献的付出。在大爱文化中,奉献最是无怨无悔,默不作声,从不缺席。

4.致用文化

致用文化,是在观念上所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对人事物尽其所用、付诸实用的看法与态度。

核心词:学以致用 择以致优

诠释

学以,指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略;致用,指联系实际、来自实际、服务实际——按需定教以致学用结合。

择以,指懂得取舍、懂得选择、懂得平衡;致优,指达到程度、达到境界、达到艺术——优化教学以致从实为上。

1)精准按需择学

精准,成了学生按需择学的第一道需把关的关口。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条件、需求,指导学生准确选择专业、课程、培训项目等,尽量不让学生因不了解课程开设情况、不熟悉报名选择流程而耽误。

2)精致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应建立在准确分析“学情”、倾听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重点、课时分配、作业方式、毕业设计与论文辅导等,需作相应的调整,确保有效教学的“致用文化”落到实处,把学生“精雕细琢”成合格的毕业生,帮助他们适应社会需要、创造人生幸福。

3)精通理术合一

理,大意即原理,道理,规律,标准,理性。术,大意即方法,策略,手段,道法。教学上,理与术应进行整合,两者互融。根据终身教育的特点,在强调理术合一的前提下,教学中应把实际运用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应更加突出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是符合学生来自一线、服务一线的特点的。

 

第四部分“文化方略”领域的“类别文化”

    黄浦业大“文化方略”将辐射所有教育类别,覆盖所有办学层次,在精神家园中得到呈现。但各教育形态由其特定的教育属性和承担的教育功能,因此在保持“文化方略”的整体性、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属性与功能赋予特定的“类文化”,以便厘清不同,把握特点,发挥优势,落到实处。

一、业余大学(开放大学)文化

业余大学(开放大学)文化,是在实施学历教育中,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施教理念、培养目标、育人途径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确保国家学历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方便有效学习环境的理念推崇。

核心词:求学掌握命运 深造通达幸福

诠释

求学,指不同形式的学习、不同需求的满足、不同愿景的实现;掌握,指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觉提升;命运,指学运、事运、业运——通过施教让命运之神交到学生手中。

深造,指按需而培训、以提升而进修、以习得而前瞻;通达,指讲究路径、讲究方法、讲究节奏;幸福,指学习快乐、体验增智、获得愉悦——经过学习让幸福之神叩开学生心扉。

 

二、社区学院文化

社区学院文化,是指体现在为满足全民教育培训、服务社区建设中学校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价值目标、行为方式及其环境营造,并在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效果呈现、市民素质提升的教育活动中得到贯彻。

核心词:智慧点亮生活 文明营造舒适

诠释

智慧,指文化的内涵、教育的元素、领悟的发散;点亮,指行为的方式、功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生活,指全社会、全社区、全人生——获取智慧能量点亮新的生活。

文明,指良好的风尚、良好的习俗、良好的言地;营造,指主动创造、自觉创新、行动建树;舒适,指合适、惬意、有感——习得文明风尚营造舒适氛围。

 

三、老年大学文化

老年教育文化,是指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圆梦兴趣爱好、享有美好夕阳而开展的各种培训兴趣教育活动中体现的品质追求、教育理念和价值行为,旨在提升老年教育的文化品位和人生乐趣。

核心词:拥抱知识精华 缔造人生快乐

诠释

拥抱,指与知识为友、求知识为要、用知识为上;知识,指有意义的概念、有常识的事物、有见地的道理;精华,指内涵丰富、内容精湛、表现精致——亲近知识汲取滋养老有所为。

缔造,指有意识的作为、有方略的谋划、有途径的实现;人生,指生存、生活、生命;快乐,指情绪的正面、情愫的丰富、情调的雅致——笑对年轮欢愉人生老有所乐。

 

四、培训教育文化

培训教育文化,是指在实施各级各类培训进修中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教育学习效率、深化学用结合中体现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为有效开展非学历教育提供文化与价值支撑。

核心词:深造丰盈人生 进阶开辟未来

诠释

深造,指自我加压、自我追求、自我提升;丰盈,指丰满、丰富、丰实;人生,指生存的全部、生命的全部、生活的全部——充电加油只为丰富盈满人生。

进阶,指求进步、求发展、求幸福;开辟,指改变、更新、创造;未来,指未进领域、未呈状态、未成结局——进修学习期盼拥有更好未来。

 

结语

文化立校,是黄浦业大办学理念的升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内涵建设的回归,是学校再出发的关键选择。“文化方略”建设,为黄浦业大在泛在可学的终身教育共识中找到优化办学理念的切入点,为学校全面优质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文化价值支持。。

“文化方略”建设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渐进过程,既需要前期方案的严谨,也需要实施步骤的跟进,更需要坚定信心的支撑和坚韧不懈的努力。

“文化方略”,将成为黄浦业大文化建设的标志,成为黄浦业大人的财富,成为再创辉煌的燃点。凝聚大家智慧的“文化方略”将在追寻中生根,在探索中发芽,在兑现中结果。

“文化方略”的出世,期待为推进文明优教“开足马力”,为创造美好慧学“扬帆远航”。